您好,欢迎光临大德教育网站!
微博     微信     考试热线:0371-63213353

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—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(高级中学)1

2017-01-20 16:12:59   来源:大德教育   

导读: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—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(高级中学)1

二、案例分析题(本大题共3小题,第16题20分,第17题5分,第18题15分,共40分)
 
  案例:
 
  阅读《醉翁亭记》教学片段,完成第16题。
 
  师: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作者时不但结合了注释,还查阅了相关资料,很好。谁能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?(生答)
 
  师:的确,这篇文章写于作者被贬之际。那么,他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?
 
  生:抑郁、感伤。
 
  师:古人常“借酒消愁”,通过预习你们发现作者采取了什么方式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呢?
 
  生:游览醉翁亭。
 
  师:游览了醉翁亭之后,作者的心情又会怎样呢?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《醉翁亭记》,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。
 
  师:下面老师先朗读一下课文。(稍停)给点掌声啊!(生微笑鼓掌)还有点儿要求,在听老师朗读时,要做好圈点批注,并感受文中流露的情感。(师朗读,生边听读边做圈点批注)
 
  师:好,听了老师的朗读,你们从作者身上感受到了什么?
 
  生:旷达。
 
  生:洒脱。
 
  师:谁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当时的情态?
 
  生:“醉”。
 
  师:非常准确。我们能感受到此时的作者已不再满腹忧愁,而是放情林木、醉在山水。那么作者到底为何而“醉”呢?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,并尝试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本文。
 
  (课件展示研讨问题:1.本文结构精巧,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构思的?2.本文语言出色,品一品,作者是如何锤炼的?3.本文意境优美,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创设的?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,研讨问题,师从旁点拔、指导)
 
  师:散文,顾名思义,要散,但“散”并不是不着边际的散乱,要做到散而有神,散而不乱。本文在结构上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?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。(课件展示问题1)
 
  生:本文思路清晰,让人耳目一新。
 
  师:请你给大家梳理一下本文的思路好吗?
 
  生:第1段,主要写亭周围的环境,亭名的由来;第2段,写景;第3段,写游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游;最后一段,写日暮醉归。
 
  师:很好。这位同学为大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。下面请看屏幕,结合提示朗读课文。
 
  (课件展示——课文的思路)(生结合课件提示,朗读课文)
 
  师:刚才我们从思路上进行了分析.谁能从其他角度说说?
 
  生:文章线索用得好,行文中作者始终抓住了一根“金线”。
 
  师:这根“金线”是什么?
 
  生:这根“金线”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——“乐”,“醉”中之“乐”。
 
  师:能说得具体些吗?
 
  生:写山水,是抒发“得之心”的乐;写游人不绝于途,是表现“人情之乐”;写酿泉为酒,山肴铺地,觥筹交错,是表达“宴酣之乐”;写鸣声上下,飞荡林间,是显示“禽鸟之乐”;而这一切都是为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“游而乐”。(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)
 
  师:这位同学讲得很精彩。全文围绕一个“乐”字一路写来,将诸多材料巧妙而有序地连缀起来,如同一根彩线串起了一颗颗晶莹的珍珠,成为熠熠生辉的珠链。其他同学还有发现吗?
 
  生:行文中还处处讲究呼应。
 
  师: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?
 
  生:例如文章一开始写到:“名之者谁?太守自谓也。”但太守是谁暂不表,埋下伏笔,直到结尾才揭示:“太守谓谁?庐陵欧阳修也。”
 
  师: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?
 
  生:可使文章内在结构严谨。
 
  师:说得真不错!我们又从线索、呼应方面进行了分析,还有新发现吗?(生沉默)
 
  师: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段,看看作者是怎样引出“醉翁亭”的?(生自由读第1段)
 
  师:哪位同学先说?
 
  生:作者先写“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”,后写“琅琊山”“蔚然而深秀”,再写酿泉,最后引出醉翁亭。
 
  师: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引出醉翁亭?
 
  生:这样可以使文章曲折生动,引人入胜。
 
  师:除此之外,为使文章层次清晰,在用词上有什么讲究?(生纷纷举手)
 
  生:每一层都用一个“也”字结住。
 
  师:老师也发现了。全文用了21个“也”字,不仅帮助结尾,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,但绝无单调之感。奥妙何在呢?(课件展示研讨问题2)
 
  师:我们不妨做一下比较。大家齐读一下“作亭者谁?山之僧智仙也。名之者谁?太守自谓也”一句。如果将它改为“作亭者山之僧智仙,名之者太守”会有什么不同?(生细读品味)
 
  生:没有了“也”字,读起来感觉有点不自然。
 
  生:也表现不出原句作者的那种得意的心情。
 
  师:看来“也”字还有表情达意的作用。
 
  生:老师,还有25个“而”字!
 
  师:能说说它的用法吗?(生摇头)
 
  师:“而”字,表示前后词句并列、承接、递进、修饰、转折等关系,但在分析其用法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。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,看看谁判断得又快又准。
 
  (课件展示练习:说说下列语句(略)中“而”字的用法,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)(生抢答,师点拨,讲解)
 
  师:同学们对“而”字的用法了解较好。同学们在句式上有没有新发现?
 
  生:有。成对句子多。
 
  师: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句子,共同感受这篇文章的优美意境。(课件展示研讨问题3)(听配乐朗读。并鼓励学生想象画面)
 
  师:美吗?
 
  生:美!(生显出陶醉的神情)
 
  师:从这些句子中,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景物?
 
  生:有山、有水、有林、有泉,简直是一幅山水画。
 
  生:我看到了早晚之景。
 
  师: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吗?
 
  生:太阳出来,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,经日光一照,雾气消散,又显出清新翠绿的颜色。而到了傍晚乌云聚拢,山谷一片昏暗。
 
  师:看来你是真进入课文中了。大家还看到了什么?
 
  生:看到了四季变幻之美。
 
  师:让我们齐读感受一下。(课件展示醉翁亭四季变化的优美画面,师生齐读感受四季之关)
 
  师:那么作者到底为何而“醉”呢?(生讨论)
 
  师:谁能谈谈?
 
  生:我觉得是为酒而醉。
 
  生:我认为是为美景而醉。
 
  师:还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?
 
  生: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为百姓的和乐而“醉”。
 
  师:你考虑得很深入。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“醉翁”的形象,让我们感受到了“醉翁”性格深处那放逸坦荡的文人习气和旷达自适的生活智慧。好,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大家的才艺展示。
 
  生:我画了一幅画。
 
  师: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。(展示图画,略)
 
  生:老师.我们几个表演一下“众宾欢”可以吗?
 
  师:可以啊!掌声鼓励!(生表演,略)
 
  师:几位同学的表演不但再现了当年的情景,而且还适当地加入了想象。
 
  生:我想领大家游览一下“醉翁亭”。
 
  师:那就请吧。(该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,还自备了“道具”)
 
  师:最后让我们一同背诵课文,再次感悟本文的诗情画意。(生集体背诵课文,师请几位同学当堂背诵,并鼓励)
 
  问题:
 
  16.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《醉翁亭记》一课时的教学实录(节选),阅读并自选两个角度进行评析。
 
  案例:
 
 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,完成第17~18题。
 
  大成若缺
 
  ①人生是一幅水墨画,我们细心勾勒着一笔一画。当我们遇见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,用力描上一笔。然而,正如水墨画的韵致在于留白,人生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。我们不必妄想将它们全部做到,因为大成若缺,要学会舍弃纷繁与杂念,同时也不泯灭大关怀。
 
  ②我们要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,那是顺应本心的选择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建一座小屋,他说那是更接近天堂的地方;叶芝说他要走了,存心要到一个远离喧啸的湖岛去获得安宁;海德格尔更是认为人应当诗意地栖居。他们所做的远非世人认为的重要的事.但他们的心灵却甘之如怡。鸟儿欢笑,春暖花开,似乎缺少了生活的激情,但只要他们认为这是生命的真谛,这样做又有何不可?
 
  ③我们往往认为大丈夫要建功立业,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时,恍然发现还有更重要的事,但往往因此一事无成。忙学习之时觉得社会实践更重要,真正参与社会实践了,又认为在求知中夯实根基更为迫切。这样就如一个麦比乌斯环一般,永无了结。放眼当前,不要在意所谓的缺憾,其实那是我们通往更深、更远处的捷径。林徽因曾经是沙龙上众星捧月的焦点人物,却能在被困李庄时恬淡自如地生活,提个瓶子上街添油买醋,她知道此时此刻生存比抱负更重要。
 
  她旅美留学,循规蹈矩地学习英语和建筑,洋文好得令美国学者费慰梅称奇,她却又在疾病缠身之际坚定信念,毅然留在祖国,用她的细腻经营着中国建筑史上的传奇。她不刻意追求更重要的事,可却在无意间已站上了智慧的高地。
 
  ④大成若缺,是不必追求刻意的圆满,但绝不是虚无。如果心中没有一个成大事的目标,那也是无法成功的。浮躁喧哗的当今社会,出现了一批钱理群先生所言的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,他们智商很高,但把世俗、功利、圆滑等作为了重要的事情。我们要做好眼前的事,却不是谋眼前之利。昔日里如谭嗣同那般为更重要的事业而抛头颅、洒热血的殉道者再难见到,可我们不能泯灭心忧国家大事的情怀。谭继洵身为谭嗣同的父亲,在儿子以身殉国之后曾说:“我虽为达官贵族,但我儿在青史上的名声将会远高于我。”我感动于谭嗣同那实现浮士德所言“最高瞬间”的勇气,也钦佩其父的理性与深远目光,这都是利己主义者无法企及的。
 
  ⑤身为热血青年,我们不仅要从眼前真正重要的事情做起,更不可丧失了追寻更重要的事的信念,以永远在大成若缺之路上燃灯前行。我们更要铭记,是如谭嗣同那般的正义与勇气,化作了人类文明天幕上与贞德、布鲁诺齐肩的璀璨星辰。
 
  问题:
 
  17.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,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,并分别进行修改。
 
  18.这是一篇高中学生的习作,请认真阅读。自选角度结合其具体内容指出其优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