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方教育史上,赫尔巴特被誉为“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”,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“教育科学之父”、“现代教育学之父”,他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《普通教育学》被公认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,该著作也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、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。
赫尔巴特首次提出“教育性教学原则”,此原则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。他明确提出,“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,正如相反方面,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”,“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,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、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”。揭示了“德育”与“智育”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。因此在后面学习“教学规律”及“教学原则”时便会涉及到两个与“教育性教学”有关的内容,即“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”和“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”,这两个考点分别对应了两道单选题。
除此之外,赫尔巴特还提出了统觉理论,此原理的基本含义是: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,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上,那么,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,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领域,吸收、融合、同化新观念,并构成观念体系,即“统觉团”,这一过程就是“统觉”。根据“统觉”原理,赫尔巴特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,因此提出“四阶段教学”理论。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、联想、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。其中“明了”是指清晰、准确地感知新教材,因此也可称之为“清楚”;“联想”是指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,找出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,“系统”指将知识形成体系、框架,最后“方法”即总结出相应的解题方法或答题模式。后来,赫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将其发展为五阶段,即预备、提示、比较、总括和应用。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,即复习、引入、讲解、总结和练习。在20世纪50年代,中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。
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,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,还对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。20世纪初,它曾借道日本传入中国,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等地兴起,赫尔巴特教育思潮及赫尔巴特学派的影响逐渐衰落。
更多相关热点请关注河南大德教育微信公众号(账号:dadejiaoyu100)及时了解资讯!
【大德河南公考信息中心】